茶怕四種東西:空氣、水氣、陽光、及雜味。(老茶、普洱茶卻是喜歡空氣哦)
從冰箱一拿出來馬上沾染水氣,如果開封過就不好,如果真空完好,拿出來時,記得讓它「回到常溫」,再打開,以免吸附水氣。
所以原封的真空包裝,可以放冰箱,記得要泡的前一天就要拿出來。
不過如果一個月內就會喝到,那不用冰了,多此一舉。
「日照味」:是茶的致命傷,幾乎無解,就算是真空包裝也是一樣哦。
「雜味」:茶葉是非常好的「除臭劑」,因為很容易吸附異味。
「陳味」:這個也是無解,味道永遠伴隨著。因為這是「氧化」也是化學變化,沒解的。
「清香類」、「冷凍茶」這些茶最怕保存不良,其它焙火茶、老茶、普洱當然也怕,只不過是強壯一些。
萬一茶走味了,失去了原有的味道,怎麼辦,老實說沒有救了,不可能回復原有的樣子。
因為是「化學變化」不可能再回復了。
只能靠焙火來再次的改變其茶的特性,靠溫度將茶中的水氣逼出,及促進「糖類」的變化,來將茶焙的好喝一點,減輕原來的味道,變得好喝一些。
烘焙之前,先看緊結度,如果非常緊結,顆粒很大顆,很漂亮,那恭喜您,這個是最難處理的,用下列的方法,最少要處理三次以上。
「回潮」:茶葉顆粒緊結的關係,一般焙烘只是外表乾燥而已,內部的水份還是太高,
靜置後內部的水份因毛細現象會擴散出來,稱『回潮』,下面會用到,先說明。
1】用傳統電鍋(降低含水量)
外鍋要加水的那一種,擦乾淨之後,不要加水也不用放內鍋,將茶平放於鍋內,不要太厚約二公分就好,太厚不均勻,反而不利,按煮飯 ,第一次不要蓋上蓋子、讓水份得以蒸發掉......等跳起來之後,拿起來拌勻,再繼續約幾次,焙好了沒有,聞聞茶乾,聞到茶香之後再泡看看。
覺得可以,包裝好放個二天『回潮』之後再做一次就可以了。
這是網友的實驗結果,左圖為原茶、右圖為結果....
我前兩天找出一包已經開過的舊茶(人家送的阿里山茶吧),覺得應該可以烘一下再泡泡看,於是把電鍋整理乾淨(其實一向就滿乾淨的),放了一些茶葉進去,鍋蓋半掩,按下煮飯鍵加熱。然後我就跑去做別的事了~
過一會兒聽到電鍋按鍵跳起來的聲音,然後……..也聞到了焙茶的味道!其實還滿香的,不過我有點擔心會不會烤焦了啊~
心裡七上八下地掀鍋蓋一看,喲,燒焦倒是還不至於,不過茶葉怎麼變這樣子哇?!
另附一張沒烘過的茶葉照片,可以比對一下
圖中有二個問題
一、茶枝跑出來了(且是肥肥胖胖的哦)
二、顏色有1/3左右的紅變....
1)是因為茶太潮濕了,冷茶狀態時,它的改變不大,但遇熱時,悶在鍋中、散發太慢造成澎漲、疏展.......茶枝就會冒出來了...
(因為茶球潮濕,水變蒸氣時會澎脹,來不及發散而造成茶球展開).
改善方式:慢慢烘,不要一次太久,因為電鍋無法控制火烘,所以只能調整烘的時間,讓水氣慢慢散發,所以適時的拔掉電鍋插頭。
2)變紅的改善方式為 (變紅是熟了、太熱)
1.用盤子舖1-2層、不要直接直觸鍋底.....這個就不會變色了....
2.不要蓋上蓋子、不要用悶的
3.每10分鐘後,拿出散熱一下....待冷了、再放入......
到夠乾燥後,茶已回復較佳狀態...此時為乾燥
如想轉變味道,就要悶或加料(如炭香、果香等)
如想加火香或蓋過陳茶味、則可開始蓋鍋
在每次跳起時、茶拿出翻一翻、透透氣、也均勻一些
直至自已想要的味道出現...
2】用烤箱
不過這溫度因是直熱的關係,溫度要放低一點(約50~70度之間),茶攤平約1~2公分厚也行。
每次20分鐘,隔天再做一次差不多就可以了
3】用乾淨的茶壺
茶放在茶壼內,用小火烤,不過需很不斷的搖動,幫茶翻動,以防燒焦....
聞到茶香之後停火,涼後,包裝起來,放個二天『回潮』之後再做一次,就差不多了。
記得「小火」,「一直翻動」,不然很容易火焦味跑出來,一有火焦味也別擔心,只是傷到外皮而已,放個二天就會不見的。
4】「微波爐」
其實還有一個方法比較快,當然失敗率也很高.....就是「微波爐」
一直沒有試驗看看。如果要試的話,用盤子平舖約二公分厚,可以從10秒-30秒開始,
時間結束時「摸茶是熱的稍會燙手為準」。
結束之後不要直接拿出來,待微波爐內的濕氣散失完全 ,且茶稍涼後,再重覆2-3次......
這樣差不多就OK了。
如果想有焙火的味道、次數多一點就可以了。
※老茶被曬傷了(被陽光直射),急救便是『重烘』
※茶湯要甜(茶湯甜指的是化學中的『梅納反應』-胺基酸與醣類遇熱效果),『走水』時拿捏火候,手勢要柔。
(走水指葉柄的苦水經由中助及葉脈逼出葉緣之外)
※品茶要結水。(結水指的是口腔內瞬間爆發的結實口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