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第一, 刻線內為何無砣具痕?

「戰國晚期至西漢早期,是我國早期琢玉最發達的時代,玉匠們紛紛表露他們的工藝技術,不讓主人有任何理由挑剔,他們將溝槽用解玉砂打磨平滑,甚至還用獸皮拋光,所以那時的良工美玉是看不到砣具走過的痕跡。」

第二, 玻璃光為後底部才有,正面反而沒有?

「 這玻璃光,是戰國時才獨有的拋光技術,一般僅存在於黃嘗題湊墓中,黃嘗題湊墓葬,始於戰國,流行於西漢,這玻璃光已經沉下去了,側邊因為看的人用手拿,拿的次數多了,玻璃光會漸漸退去,底部拿的次數少,玻璃光仍保留著,所以底部會比側面光亮。」

第三, 這類大器應是皇宮貴族使用,為何玉質滿是白花?感覺級數不夠。

「這玉裡面的白花,不是飯滲,而是質變,由表面局部的白化現象看,這坑口很乾,黃嘗題湊墓原先保持還不錯,後來環境愈來愈乾燥,使玉質產質變,表面先呈白化現象,玉裡局部慢慢呈脫水,如果再繼續三、五百年或更久,這帶鉤就會變成『雞骨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perhs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