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電筒的強光角度不同、強光源離玉石遠近不同,照射方式不同得到的鑒定結果也不同。手電筒主要用來看什麼?
光源、玉石和眼睛在一條直線上,強烈的光線直射眼睛,如何看得清玉石。比較準確的看玉方法通常是這樣的:
燈下,陽光下,打燈都可看玉,只是側重點不同而已,透光看會更易看到玉石的完整度與瑕疵度,側光看更易看到玉石的潤度,緻密度,細膩度等。
直射
手電筒光源緊貼玉石表面直射,主要是看玉石的質地、渾厚度。
圖說:直射
強光手電筒直射在和田玉的表面,和田玉內顯透光性,且光韻為相對聚光,而直射在石英岩、大理岩、玻璃混合製品上光韻則相對散光。
直射的手電筒慢慢平移時,可鑒定玉石質地結構是否均勻。手電筒平移時,玉石的透光性均勻說明結構均勻,透光性不均勻,說明玉石的結構均勻性不好。
斜射
圖說:斜射
強光手電筒斜射是鑒定和田玉質地顆粒粗細度和密度的重要手段。
鑒定時用強光手電筒對準和田玉石某個面(儘量對無皮的一面進行照射)的平行面,呈45°斜角,距離和田玉石表面3至10釐米左右進行照射,也可慢慢平行或遠近移動單點式至看清絮狀結構為宜,多個點照射,據此或鑒定出和田玉玉石的細膩度好壞及顆粒的粗細。
通過打燈,我們發現和田玉的結構大有不同:
籽料:典型的毛氈狀交織結構,顆粒縝密細小,排列規整(顆粒感不明顯,較細密,以糖水狀,故較透光,較水感)
山料:稀釋牛奶狀,伴透明度較差的細小團塊;(因為鬆散,故透明度略差,易有棉或裂紋或團塊,較不均均,多帶糖色-是山料的特徵)
青海料:煮的不太好的粥樣狀,類似細糖物;(有顆粒感,帶灰或把玩後帶灰,較為透明,手感較輕)
青海料,灰色調,一眼看過去水性足、透、干,其結構千萬別用強光打,一定要弱光,弱到能看清裡面結構為止,會發現青海料的結構成點狀的,有如一粒粒小沙子密密麻麻(像丹東石),有時候周圍會有幾條水線伴隨著「揚花」。
俄料:煮的比較好的粥樣狀,團塊狀雲絮結構紋理;(95%為山料,皮較鮮豔,塊度大較少髒或棉,多較死白,較漿感,發乾無潤感,蠟質光感
韓料:醪糟湯生米粒狀結構,粗大分明; 韓料和河磨料從某種角度上來說是同一個礦脈,毛細孔不需要去做的,放袋中放一個月,然後身上帶著讓他自然晃動就出現毛細孔了,顆粒粗雕不細。
※ 看「皮」是目前市場上最為流行的鑑別籽料的方法。「皮」是籽料的特徵,確切說,不只是「皮,』,而是看「皮」和「棕眼」和田玉籽料經歷了河道中長期的天然沖刷與撞擊,在表面形成了石皮和棕眠這是籽玉的天然特徵。 俄羅斯籽料的主要特徵是皮子厚,俄籽的皮子都是以厘米計的,侵蝕嚴重的整塊都是僵皮,有點象古玉中的雞骨白。這個主要跟後天風化環境有關,長期處在鹼性環境下容易形成僵皮, 皮色鮮艷是俄籽最大的特色。
一般來說,俄籽外皮都很粗糙,粗糙的難以上手,且有一定厚度,如果外皮不磨削掉一層的話,是無法直接用在雕件上的,所以我們在選雕件的時候,注意一下雕件的留皮部位,如果外皮磨光了的,且色彩又比較艷麗,雕件的肉色像是灌進了奶油似的奶白狀態,這個時候我們就要加以小心了。
看「糖」。俄羅斯玉往往帶「糖」,和田玉山料也帶「糖」。可以說,帶「糖」是山料的主要特徵。
背射
圖說:背射
強光手電筒背射是鑒定和田玉是否有隱藏雜質或裂口的重要手段。
鑒定時用強光手電筒緊貼和田玉玉石背面,然後慢慢平移,以此來鑒定和田玉玉石結構內是否含有雜質或有裂口,有雜質時和田玉玉石內部會呈現暗點,有內裂口時在手電筒光源平移時會出現手電筒光源普通暗反應,或有不均勻折射光變化反應。
放大鏡主要用來看什麼?
一、看裂
1:特別是細微的暗裂
2:浸泡過水蠟的裂,打光也不容易看出來的裂
二、看工
1:分辨新工和舊工的做工痕跡
2:舊工的砣痕跡應該是什麼時代的
3:陰刻線底部與凸起部分的包漿是否一致
三:辨色
分辨那種只留一丁點沁色,肉眼看不清楚的細微部分的沁色是人為的還是天然的
四、看籽料的毛孔
毛孔表面和凹陷的底部的包漿是否一致,毛孔是否自然,是否噴砂或者有沒有其它方式的人造毛孔的痕跡、有沒有滾磨過的特徵。
五:看結構來確定材質
畢竟每種東西的結構都不一樣,用結構去判斷材質也是比較簡便的方法,一些玻璃、樹脂做的假玉,可以從結構、氣泡來判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