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猶記

7年前參加威爾許.辛格的『金錢藍圖』演講

又陸續聽過相關講座及教育訓練

體悟到

人們所想的終將被實現

一個人聚富的能力

建立於正確的金錢觀念

金錢是客觀、是中立的

卻受到人們的污名化、妖魔化

金錢是善良、是可愛的

它幫助人完成夢想、實現願望

讓世界在一個規律下順利運作

如何能玩好這個遊戲

取決於金錢觀念

金錢不是罪惡

金錢不是俗氣

當您思維中對金錢有負面定義時

財富將遠離您

因為

人不會去追求不認同、不屑、不喜歡、不需要的東西。

理想的追求 與 財富的累積 不應是二擇一的問題

更不應相互排擠

人要成功,往往理智在情感之上

何謂理智?

理智是我應該/不應該做什麼?我能/不能做什麼

什麼是情感?

情感是我想不想做什麼

在沒能力善待自己前,不宜談論感覺及情感。

知利害者做大事,會用理智去壓抑情感

有道理就去做,就是把理智放在情感之上,而不放任情感運作。

在社會運作規則中

金錢扮演極為重要的角色

金錢是種工具

金錢是種能力

如果您是對的人

就要更努力累積更多財富

讓金錢工具、能力

在您的運用之下

能夠幫助更多的人

創造更多的幸福。

如果您看不慣富人作為

最好的方式是

讓自己成為富人

做自己覺得對的事。

 

雖然金錢不是萬能

金錢買不到真誠

金錢買不到家庭

金錢買不到友情

金錢買不到親情

金錢買不到青春

金錢換不回歲月

金錢得不到健康

金錢補不了錯誤

金錢有太多做不到的事

人們找了許多佐證去證明:金錢不是萬能的

所以金錢不是那麼重要

有更重要的東西要去追求

這是種不可取的反論法

尊嚴能做什麼?

面子能做什麼?

但有多少人追求這虛幻無用的東西呢?

世界沒有東西是萬能的

但可肯定的

金錢能做到

這社會上絕大多數的事。

因為這是人類主導的世界

而金錢是人類創造運作世界的重要工具。

 

人生追求的是平衡

夢有多大

便要有相對的財富去支撐

低慾的人

需求小

所需金錢便愈少

慾望是人類前進的動力。

每種人都有自己最適合的生活方式

別刻意去打擾人們認為最好的幸福生活

如同夫妻間

一個願打 一個願挨

互補地相處著

也是另一種完美契合

旁人也許看不懂

但當事人感到『另類滿足』

也是種幸福

有些夫妻明明先生是爛咖、好逸務勞,甚至酗酒好賭

另一半到處抱怨、自怨自艾

但仍不願離開、不願結束

即使痛苦到想死,也死都不走

每個人對於狀況

都是有選擇

而『不選擇』、『隨波逐流』也是種選擇

她選擇了『不選擇』

她選擇了『自己沒得選擇』

她選擇了『一切都是命』

甚至滿足了她的自我犠牲奉獻『殉道者思維』

※殉道者思維:為了自己信念理想,死亡也無妨。

 

記得

剛出社會時,有個長輩告訴我

自己是所處世界的核心

當下我無法體會

覺得那是種『自私的自我中心』

漸漸地

我了解那個意思

當您不在了

這世界對您而言是nothing

不是嗎?

把自己照顧好、活得好

是在世上的第一重要的事

孔子儒家有個重要思維

身體髮膚受之父母

善待自己,就是在盡孝

讓自己立於世上

無愧天地

己正而正人

己立而立人

自己好才能助人

錢是一種工具是一種能力

讓自己有更多的財富才能讓週圍有更大的幫助

取小善失大善,豈不怪異!

思維形成價值觀,價值觀影響行為,行為累積習慣,習慣產生結果

當源頭錯了

結果很難是所渴望的

反之

當結果不如人意時

便要回頭檢討修正

是否是那個環節偏了

 

時間花在哪裡 哪裡會被創造

注意力放哪裡 哪裡會被放大

時間花在刀口上

注意力放在對的事上

人生最大的功課

就是自我了解

了解

自己要什麼

BE DO HAVE

前陣子

聽到直屬長官的分享

追求自由及夢想的前提

是經濟自由

何謂經濟自由?

在此

長官下了定義

頗讓人有些方向感

1)非工資收入 > 總支出

2)現有現金流=20年的支出

3)自住的房子無貸款,且不列為財富

的確,滿足上述3點

在經濟上的確自由了

當然

人生不是只有追逐金錢及權勢地位

有了經濟自由

您更能靜心規劃

從事自己真的想做的事

一切更加無後顧之憂

不是嗎?

可以去追尋自己的理想

夢想的實現

需要付出代價

更需要用到『資源』

別忘了

現實社會中

金錢是工具

金錢是能力

而人賦予金錢功用

相信,金錢在對的人手上可以得到更好的運用

可以幫助更多的人及生命

 

讓自己成為對的人

讓自己累積足夠的『工具』及『能力』

便是一個重要任務,不是嗎?

做自己開心的事

尊重別人做自己開心的事

至於每個人

追求的是短暫滿足、成就

還是長期的永樂

要看

每個人的悟性及需要

每個人能看多遠

每個人能想多遠

都是一種體悟造化

沒有對與錯

能給予只有尊重及祝福

分享建議看到的角度及視野

決定權、選擇權還是在對方

人生是自己的

最後買單的還是自己

畢竟

我們看不到所有人的角度

每個人追求的不同

每個人滿足點不同

每個人平衡點不同

勉強只會讓ARC先破裂

得到結果也不完美

另外

有時候要的是認同

有時候要的是建議

有時建議≠認同時

也易造成ARC破裂

漸漸地

也學會靜默

 

※善行善念是否需要親力親為?

 端看善行要滿足的是什麼?

 是要看結果?還是滿足自身的成就感?

 簡述之

 鴻海的郭董,每分鐘收入幾萬元

 他是親力親為在第一線做志工

 還是他專心在事業,但要『用力捐獻』

 那個效益較大呢?

 以實際幫助性,讓他捐錢比較實在

 但以其如要滿足自己行善成就感,他可能會選擇每月當志工2-3天吧!

 當然理想上

 最好二者皆備

 每個人都在最適合的運作環節,當然在第一線是最能感受到自己正在執行善行善念,但不見得是善行善念的最有效益值!

 常聽到有酸民在說,那些有錢人只是捐些錢就以為在做善事,要他們去做志工看看云云,聞到些仇富的味道,但在此不多論述,可以思考,在大規模的善行運作,金錢資源常係執行成敗的重要因素,沒錢窒礙難行!

※將帶兵,主帥帶將

※己順,示人以平和

 己達,示人以謙恭

 己喜,示人以沉靜

※看人長處,幫人難處,記人好處

※珍惜每一個為您好的人

 關愛每一個希望您好的人

 真誠對待每一個願意為您付出、對您善心善念的人

※保持開放的心

 不要有權貴的傲慢、知識的偏見

※控制好情緒,理性的判斷

※保持自己的信念及心理素質

 面對挫折逆境,可以失敗,不能失志

※虛的口號別喊

 做不到的別說

 說了就要去做

 不只重視對別人的承諾

 對自己的承諾更要達成

 您是自己最好的戰友,善待之

※錯就是錯,對就是對

 做錯了就快修正,別無謂包袱及掙扎

 認錯及面對,讓問題很快成為『過去式』

※簡單的事重複做,就是不簡單

※那一條路?怎麼走?不重要

 重要的是,您要去那裡?您要的是什麼?

※多數人缺乏自律

 不要求、不督促只會害了他

 多數人只會選擇自己熟悉的方式

 跳不出舒適圈

※培養自己強烈數感

 利息有72法則

 用以計算利息翻倍年期

 即利息經過多少年=本金

 72÷年利率=翻倍年期

 EX)

 信用卡利率20%

 72÷20=3.6年

 即繳3.6年後,所納利息總額=本金

※善用低利率的資金動用成本去賺高投報率

※沒有穩賺的生意

 別保守追求100%的贏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perhs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