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穀紋又稱穀粒紋

多以剔地淺浮雕的方法(也有不減地,因為耗時,如明器)

在玉器表面雕琢出許多突起的弧形圓點

這些圓粒排列有序,經拋光後閃閃發光。

穀紋為玉器上的一種裝飾紋飾

形如倒寫的e字母

穀紋最早出現在春秋時期的玉器中

到戰國時期發展為逗號字樣

如同圈著尾巴的蝌蚪,因此俗稱蝌蚪紋。

穀紋是穀物發芽葉的樣子

是農耕文明發展的產物

與人類賴以生存的糧食有關(民以食為天)。

穀紋像徵著萬物甦醒,生機勃勃的景象和人們對農業豐收的盼望。

《周禮·典瑞》中有“子執谷壁,男執蒲璧 ”說法。

漢代過後,玉器上的穀紋就不多見了

宋代和清代僅少量製作,但是琢工不如戰國和漢代。

穀紋常與渦紋、臥蠶紋異名同稱

三者之間確實區別不大。

一般而言

人們常把半球形穀粒或有萌芽線的穀粒成為“渦紋”

把具有粗壯圓實萌芽線的穀粒稱作“臥蠶紋”

到了漢代有簡化出了乳釘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perhs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