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古玉之“六難仿”

求玉之道,首在自心。昔之聖賢,比德於玉。若無玉德,豈有玉緣?因此必要戒除浮躁急切之心,從修煉自身做起。僅為逐利之徒,不免誤入歧道﹔若為貨利而故意售假者,則大違玉德,終將反食其惡果,應為同好所戒也。

然世風不古久矣。愛玉者漸眾,利益趨之,貨假者亦如逐臭之蠅,攘攘不絕。故同好者在修心之余,亦須明眼。而造假之術日新一日,令吾輩防不勝防,奈其何哉?

愚不才,難識眾多高仿之術,惟堅信真者自真,假者自假,古玉乃天地之精華與先民之智慧所凝結,天地神靈豈可欺乎?故作偽者必有難以模仿之處,如能領悟古玉真正難仿之要髓,則真假自辯也。

木石縱覽前人識玉之經驗,細察真偽古玉之樣本,竊以為,以下數點為古玉難仿之處。眾兄如潛心揣摩,必有所得焉。

其一,“光氣”之難仿。高古之玉,委身於土,歷之千年,然一朝出土,則光華自現。雖朽如雞骨,亦不失其光。——然“光氣”之謂,其華在“光”,其精在“氣”也。如霧如煙,若有似無,須用心察之。有光無氣,失之“賊”也。

其二,“熟舊”之難仿。前輩譬古玉之熟舊“如白水煮蘿卜”,頗為形象。而古玉熟舊之原由,蓋因歲月地理之煎熬,致玉肌鬆弛,外表觀之,若水乳充盈。凡未經長期入土之玉,難成此狀。唯“老料新工”之仿品,雖熟舊無異,須詳察其工耳。

其三,“皮殼”之難仿。古玉之皮殼,乃數千百年寒暑交替、水土侵蝕所形成,不同地域所出之古玉,雖年代相仿,亦皮殼不同。或水坑、或干坑、或沙坑、或鹼土,各有其狀。近年高仿,雖做皮工夫大有改進,對於明眼之藏家,亦不難識別——或沁浮、或皮燥、或色異、或神傷。

其四,“工藝”之難仿。今之高仿,舍利器而就手工,故僅以“新工”“老工”為標尺,已非良策。然仿品以利當先,手工故可學,手藝難到位。如良渚之刻畫、戰漢之游絲、西周之毛道、紅山之打磨……如對比真品之工藝,仿品之陋畢現矣。

其五,“規制”之難仿。漢之以往,美玉為神靈帝王所專享,其規甚嚴,其制甚謹也。今之做偽者依圖錄仿之,然往往不合其矩也。以良渚為例,真品神人紋之細膩、精確,惟感嘆神工耳,諸多仿品,從未稍近之。

其六,“神韻”之難仿。形故可仿,神之難求。古之玉工摒全神、窮心力而為之,或精巧絕倫,或質朴大方,皆神態盎然。偽品則或追形似而忘其神,失之拘謹﹔或臆其形而改其神,失之陋鄙。

紅山之神奇、良渚之精妙、商周之氣韻、春秋之華麗、戰國之力度、兩漢臻顛峰。細品千年之神器,必不為宵小所欺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superhsk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